搜索
收藏
安徽当涂:从政策要求到群众自觉 “响当当”引领文明新风
时间:2025-09-30 来源:安徽学习平台 作者:古玉 张俊
“现如今,在太白镇,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已经被温馨、简约的家宴,喜事新办的文明新风所代替,村头巷尾,少了铺张浪费的喧嚣,多了文明新风的欢声笑语;家家户户,少了陈规陋习的束缚,多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伴随着宣讲员朗朗上口的解说,一旁的观众纷纷赞不绝口。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而移风易俗则是涵养乡风文明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以理论宣讲为有力抓手,依托“响当当”品牌,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巧妙破解陈规陋习,成功推动移风易俗从“政策要求”转变为“群众自觉”,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镇一品宣讲精准“对症”
今年以来,当涂县以品牌抓引领,构建了“统筹—挖掘—分导”三级调研机制,组织各乡镇、县直单位分群体开展需求摸排,提炼鲜活案例形成“微宣讲菜单一览表”,目前已培育“孰知孰会”“理乐太白”等乡镇特色子品牌,形成“一镇一品”宣讲新格局。作为移风易俗宣传主阵地,“响当当”宣讲团坚持“内容为王、形式为要”,摒弃枯燥灌输,将政策转化为可看、可感、可学的文艺成果。
话题讨论文明理念“润心”
在今年的“最美微党课”暨“举旗帜·送理论”微宣讲竞赛上,太白镇原创情景剧《婚礼“瘦身”记》通过两代人关于婚礼大操大办与新风堂简办的矛盾冲突,以“经济账”“人情账”“文明账”三笔账说服双方家庭,最终达成喜事新办共识。剧中“移风易俗利万家,婚礼‘瘦身’人人夸”的台词更成为群众的口头禅。该作品不仅在市县宣讲比赛、文艺活动中频频获奖,更成为“流动教材”,巡演时总能引发村民强烈共鸣。
同时,当涂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村头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组织“五老”人员、移风易俗带头人分享身边的文明故事。村民们主动讨论“高价彩礼该不该要”“大操大办值不值”等话题,让文明理念在交流中潜移默化,深入人心。针对青少年群体,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开学第一课”“假期实践”等活动,通过绘画、演讲、情景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将“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根植于孩子们心中。在“响当当”宣讲品牌的带动下,当涂县移风易俗工作实现了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一系列文明新实践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风堂制度保障“长效”
为让移风易俗落地见效,当涂县推广“新风堂”试点建设,压缩村居办公区域,盘活闲置场地用于红白喜事承办,并配备舞台、桌椅、厨房等设施,组建了志愿者帮厨队,村民只需支付食材费用,就能享受到简约庄重的服务;红白理事会全程参与监督,通过村规民约明确“彩礼不超3万元、宴席不超10桌、礼金不超200元”,从制度上遏制攀比风、人情风。如今,许多村民主动将生日宴、升学宴“升级”为公益活动,“喜事新办、余事不办”成为乡村新风尚。全县115个行政村实现了“和美积分银行”全覆盖,村民参与移风易俗活动可获积分兑换日用品,用“小积分”推动“大文明”,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的文明新风尚。
截至目前,“响当当”理论宣讲已开展1400余场,覆盖8万余人次。在理论宣讲的带动下,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显著。全县累计优化“新风堂”等场地1.2万平方米,年节约开支超200万元,每年举办红白事超100场次,受益群众近5万人次。
如今,新风堂里的笑声代替了大操大办的喧嚣,邻里间的互助代替了人情往来的负担,“响当当”宣讲品牌正以“小仪式”推动“大变革”,让移风易俗从纸上倡导变成身边实践,持续擦亮乡村文明底色,让移风易俗的成果真正惠及村民群众。
责任编辑:马 静
执行编辑:吴诚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