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300联系电话-附近约一泡50元,51茶楼最新版本,500元快餐4小时不限次数

搜索 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理论研究 > 经验交流

江西铜鼓:推动基层理论宣讲“走新”也“走心”

时间:2024-11-04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作者:廖博文 胡焘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利用红色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宣讲品牌,扩大基层宣讲力量,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千家万户、“走”进群众心坎。

创新宣讲形式,贴近群众凝聚人心

宣讲+数字AI。铜鼓县在县属媒体平台开设“理响铜鼓”专题专栏,展播优秀宣讲视频、文章、报道和动态,并加入网络直播、录播、云播小课堂等形式,开展“云端”多维互动手段,实现“小课堂大覆盖”,打造可传阅、可播放、可参观、可借鉴的好课程。同时积极推进秋收起义数字化项目,打造一个可线上、线下自由对话交流的AI数字宣讲员,采集秋收起义纪念相关馆(地)历史文献、人物、旧址、遗址、文物等内容,采用数字可视化的形式,让党史宣传宣讲可视可感。

《铜鼓往事》舞台剧。

宣讲+文艺创作。铜鼓县结合面向基层的文艺演出、文化服务、文艺培训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惠民文化服务项目,挖掘培养各具特色的乡土文艺宣讲人才,形成了《铜鼓声声逐梦行》《映山红》《拥军水桶》《秋收起义放光芒》《秋收起义之歌》《创文之歌》等一系列歌、舞、情景剧、快板等特色宣讲,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理论宣讲浸润人心。同时在节假日里通过拍摄红色快闪、纪念视频、微电影,观看红色电影等跟进时代的新兴传播形式,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推动理论宣讲贴近群众。

宣讲+故事绘本。铜鼓县依据调研和群众点单需求,结合大思政课及爱国主义教育,走访收集了31个在铜鼓广为流传的红色故事,创作近100幅绘画作品,并编撰《永恒的力量——铜鼓红色故事集》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并宣传宣讲铜鼓的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和红色资源。同时结合宣讲进校园,将故事绘本纳入全县中小学思政课课外读物。

擦亮宣讲品牌,持续唱响铜鼓旋律

打造特色立品牌。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的“星火源”宣讲服务队,累计宣讲180余场,共举办过30多场主题展览,受众群体超16万人,成为了铜鼓县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红色文化的前沿阵地,其数字化宣讲场景打造更是实现了线上线下全覆盖;以乡镇年轻干部和村社区大学生基层专干为主力军组成的“蒲公英”宣讲团,深入村委会、田间地头、农户庭院宣讲,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做法,将文明新风吹进千万家;由铜鼓走出的各级好人、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组成的“好人宣讲团”,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铜鼓县成立的全市首个县级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整理挖掘宣传铜鼓新四军历史及党史、军史、革命史、建设史资料,并组建志愿者宣讲员队伍,推动相关党史军史宣讲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近年来,不断有各具特色的新生宣讲品牌涌现,持续唱响了铜鼓基层理论宣讲的动听旋律。

吸纳力量强队伍。全县各部门单位“一把手”组成的县委宣讲团,8支常备志愿服务队组成的乡风文明宣讲团,老党员、老干部、“土秀才”组成的村级宣讲队……仅今年以来,60多支宣讲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革命旧址、文化广场等平台,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开展宣讲1100余场,受众10万余人次。

赛训结合促氛围。通过搭建“讲赛结合”大舞台,组织开展“铜鼓县基层理论微宣讲大赛”“基层理论宣讲负责人及骨干培训班”等,广泛发动全县各领域干部群众参与,结合工作实际和亲身经历,将党的创新理论与群众语言相结合,将科学理论融入感人故事,把抽象道理融入鲜活人物,推动理论宣讲从“专家干部讲”向“基层百姓讲”转变,切实营造出“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良好氛围。《绿水青山彰使命 人民至上映初心》《文明实践 成风化人》等一系列叫得响、受欢迎的理论宣讲作品得到群众普遍好评,真真切切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走进群众。

责任编辑:李明娥

执行编辑:高   林